兴化聊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讀者傳媒

股票代碼:603999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牢記總書記囑托│讓書香之氣充溢神州大地——來自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的答卷

2021-07-01 10:23

摘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百年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著力加強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挺拔主業強基礎,改革創新增活力,多元融合促發展,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新時代書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讀者篇章?!?/p>

1111111111111111111111


殷殷囑托

8月21日下午,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在《讀者》編輯部,習近平同工作人員交流,詢問選稿、編輯、審校、排版等工作流程和發行情況。在創意中心,習近平詳細了解公司適應市場形勢、主動優化升級的做法。習近平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在堅守主業基礎上推動經營多元化,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據新華社2019年8月22日電

 

企業心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百年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著力加強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挺拔主業強基礎,改革創新增活力,多元融合促發展,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新時代書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讀者篇章。

——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升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讀者集團大樓外景

奔騰不息的黃河,流經蘭州一瀉千里,孕育出華夏文明。而在蘭州城內,有一本誕生于改革開放初期的雜志,像母親河一樣潤澤了千萬人的心靈,一篇篇優美的文章筑起了屬于中國人的心靈家園。

這本雜志,就是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亞洲發行量最大的期刊《讀者》。

自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讀者出版集團后,“讀者人”牢記總書記囑托,牢牢把握正確導向,為大眾傳播真善美,點亮心燈,不遺余力地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以日拱一卒、慢火細燉的耐力恒心,我們努力為社會營造書香氛圍,讓大眾從多彩的閱讀中得到無窮的快樂,從而擁有豐富歡悅的精神生活,為助力書香社會建設貢獻‘讀者方案’。”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讀者傳媒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升說。

 

堅持正確導向 

——萌生中國人“心靈讀本”

33333333333333333

位于蘭州市讀者大道的讀者集團大樓

蘭州城,黃河南岸,讀者大道。自西向東漫步,抬眼望去,一幢船形建筑上“讀者”二字格外引人注目,引得游人拍照留念,也瞬間喚起記者的“讀者”記憶。

這就是蘭州的“特色景點”——讀者大廈。那本刊發大量美文佳作的《讀者》,那本啟迪心靈、伴隨成長的《讀者》,就出自這兒。

1981年4月,一本名叫《讀者文摘》(后更名為《讀者》)的雜志悄然問世。紅色的封面上,一個女孩清澈的眼眸,純潔而清新,充滿著期盼。

正是這不起眼的期盼,喚醒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的憧憬,成為“讀者人”辦刊的源動力,讓一篇篇直達心靈的文章成為人們生活變奏曲中新的音符。

《讀者》創始人胡亞權回憶,當時為了確定辦刊思路,他和另外一位創始人鄭元緒跑遍了蘭州的大街小巷,發現市面上可讀的書非常少。無法滿足求知欲的人們,反被烏煙瘴氣的“地攤文學”所吸引。這讓他們確信:辦一本高品位的綜合性文摘類雜志大有可為。

清晰的辦刊思路,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逐步得到印證。自1981年創刊以來,《讀者》秉承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其向上、向真、向美的內容在廣大讀者間傳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讀著《讀者》長大的孩子不容易變壞,讀著《讀者》長大的孩子也不容易被打敗!”過往數年,在眾多讀者來信中,河北某中學校長張麗鈞的來信讓劉永升印象最深。 

信中,張麗鈞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讀者》對自己、對她的孩子、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改變。這也讓劉永升明白了《讀者》到底要追求什么。在劉永升看來,張麗鈞的話不僅是《讀者》辦刊理念的集中體現,更是文化人做學問的良心所在。

“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習近平總書記在讀者出版集團考察調研時的講話,“讀者人”牢記在心。

“盡管互聯網時代人們閱讀習慣有了很大改變,但《讀者》雜志的發行量仍然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劉永升說,《讀者》在2006年4月迎來輝煌時刻,月發行量首次超過1000萬冊;截至2019年5月,《讀者》累計發行20億冊,穩居亞洲第一。

為什么《讀者》始終受到人們的青睞?劉永升說,塑造健康的價值觀,厚植了《讀者》辦刊理念的價值底色,也引發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水清沙自潔。在很多人心中,《讀者》是可以對床夜語的精神伴侶,《讀者》也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這在《讀者》刊徽“小蜜蜂”的設計創意中得到充分體現?,F實中的小蜜蜂采花釀蜜,為人類提供“物質食糧”,同時還傳授花粉,為明天碩果滿枝播下希望?!蹲x者》這只“小蜜蜂”則是摘集文藝作品,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精選出一篇篇影響人們深沉意識的文章。

“相較于追求經濟效益,讀者出版集團更重要的是承擔起傳播優秀文化的責任。”劉永升深知,互聯網傳播時代魚龍混雜,無論是集團還是旗下上市公司讀者傳媒,都有責任把有思想有價值的內容傳遞給受眾,為社會帶來正能量。

閱讀的時光不會虛度。在堅守價值傳播理念的引領下,“讀者人”成功打造了屬于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這些風行大江南北的“心靈讀本”,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已故語文教育家張中行對此曾贊嘆道:“披沙煉金,供應讀者的精神食糧,此真莫大功德也。”

 

探索多元化

——打開的是“讀者”新畫卷

去過敦煌的人,會發現當地有一本熱銷書,叫作《敦煌的故事》。獨特的沙漏造型,巧妙地將沙與景融在一起,向讀者傳達敦煌的流動之美。

這本兼具互動體驗、藝術品收藏特征的創意手工書,就出自讀者傳媒旗下的讀者晉林工作室。

《玩皮影》、《蘭花花》、《走進沙漠敦煌》……工作室設計的書往往有著和其他圖書“不一樣的打開方式”,更像是一個既能讀又能“玩”的藝術品,每一本手工書都蘊含著情感和理想,成為傳統與現代的情感鏈接。 

讀者晉林工作室獨立出品人、藝術總監徐晉林告訴記者,在碎片化閱讀時代,把手工技藝引入圖書中,把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讓大家都參與體驗、互動,可以為傳統媒體注入新活力。

從“手工書”上釋放出來的創新意識,正在讀者傳媒形成一股內生動力。

“最近到處跑,累點但很充實,主要是一圈調研下來,發現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長、孩子,都很認可我們的‘新語文產品’,說明我們的方向是對的。”“讀者·新語文”項目負責人王廷鵬興奮地說。

44444444444444

《讀者》雜志編輯部一角

作為《讀者》雜志主刊前編輯的王廷鵬,深度參與了讀者傳媒由傳統出版到圍繞數字資源開展多元化業務的轉型歷程。

“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后,受眾閱讀習慣徹底改變,從線下到線上,我們傳統的運營思路也必須要變。”王廷鵬告訴記者,進入數字閱讀時代,必須尋找傳統紙質媒體閱讀與數字閱讀相契合的最佳結合點,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力求打造《讀者》數字化新品牌。

效果已經顯現。轉化《讀者》品牌優質閱讀寫作資源,集名師微課發布、在線教育輔導、線下語文講堂等內容于一體的“讀者·新語文”上線后,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好評。2020年12月,“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與寫作教育平臺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計劃。

“讀者·新語文”平臺的創立,只是讀者傳媒發展轉型中的一個縮影。讀者傳媒的多元化轉型發展不僅體現在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精耕”,也體現在對傳統紙媒價值的“深挖”。

近年來,讀者傳媒不斷加大媒體融合力度,投入數千萬元用于內容資源數據庫、數字內容傳播和讀者微信公眾號等十幾個數字化項目建設,初步構建了雜志在線閱讀、微信營銷、文字與影像結合的有聲讀物出版等集文字、音視頻為一體的全媒體傳播平臺。

時間既是客觀的見證者,也鐫刻著前行的成果。《讀者》學習強國號訂閱量達到4000萬以上;《每日一讀》欄目累計閱讀量突破 4.13億人次;讀者微信公眾號2020年粉絲增長60萬,粉絲總數超600萬;“讀者”喜馬拉雅專輯上架音頻超過 900 集,粉絲人數達508萬,免費音頻累積播放量8.51 億次……一連串數字是讀者傳媒積極轉型的最好印證。

“《讀者》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產物,從創刊開始就遵循市場規律,轉型走得比較早。”今年一直在鉆研“直播賣書”的讀者傳媒總經理李樹軍表示,讀者傳媒下一步將在強調內容建設的基礎上,借力互聯網新興營銷模式,實現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之路的讀者傳媒也取得了不俗成績。2020年,讀者傳媒實現營業總收入10.84億元,同比增長11.52%;全年實現利潤7492.12 萬元,同比增長19.79%,兩項業績指標增幅在A股文化出版類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如今的《讀者》,不止代表一本刊物。就在記者采訪調研期間,以讀者大廈為中心的“讀者印象”精品街區建設工作正有序進行。“讀者印象”精品街區的整體元素以書為主題,作為《讀者》品牌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公司上下都期盼“讀者印象”精品街區能早日與廣大市民見面。

“《讀者》的追求并沒有變化,但生活方式的更迭,已賦予‘讀者人’新的內涵。”劉永升告訴記者,在媒體融合發展道路上,讀者傳媒未來將不再單純依靠雜志去傳遞正能量,“通過多元化產品渠道做好文化引領工作,給讀者帶來積極影響,這才是讀者精神。”

 

營造書香社會 

——織出《讀者》“全民閱讀網” 

55555555

 

孩子們正在讀者鄉村文化驛站閱讀書籍

“我喜歡和同學一起來這寫作業、看書,效率高、做題有感覺。”正上小學二年級的小虎說。旁邊的“虎媽”滿臉欣慰:“小站里有吃的、有喝的、有看的,我們大人周末來這里也是一呆大半天。”

在蘭州市西固區“88創客咖啡”2樓,前來休閑的市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讀著手中的圖書,餐桌后一排排整齊的書架和琳瑯滿目的書籍,讓這家年輕人居多的咖啡廳散發出陣陣書香氣息。 

像“88創客咖啡”這樣的公共休閑場所在蘭州還有很多家,它們有個別稱—— “讀者小站”。

在蘭州市民眼中,“讀者小站”已成為“百姓身邊的圖書館”,除了借閱書籍外,豐富多彩的閱覽、講座、圖書分享等文化活動也讓這里成為社區居民文化體驗的新場所。

“建設書香社會,文化企業從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我們的邏輯是織出一張網,這個網要有點、線、端統一構成才能立體、豐富,由此構建‘點·線·端+全民閱讀’書香社會建設的‘讀者方案’。”劉永升介紹,類似“讀者小站”這樣的閱讀空間就是一個點,如果每個社區都有一個閱讀空間就形成了一條線。

除了“點”的升級和“線”的擴張,“讀者方案”還在著力加強“端”的布局。“推進閱讀產品和服務供給端口建設,我們已初步形成了機關模式、縣域模式、企業模式、學校模式、鄉村模式等整體解決方案,目的就是讓閱讀服務設施遍地開花。”劉永升說。

公園、教室、加油站、銀行大廳……隨著“讀者方案”的全面落地實施,書香也在各地彌漫。閱讀,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與需要。

2020年,讀者傳媒各個“讀者小站”累計接待讀者逾13萬人次,舉辦主題閱讀活動、文化分享活動200多場;公司先后建成讀者書房23個,在中信銀行甘肅省分行等單位、學校、社區建成讀者閱讀角604個,在慶陽市鎮原縣3個村莊建成讀者鄉村文化驛站3所。

依托“點·線·端+全民閱讀”的閱讀模式,從一域開始通過網狀結構不斷擴大影響,“讀者人”正在為建設書香社會努力拼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方面是物質生活,另一方面是精神文化生活,這些都和讀書密不可分。”劉永升表示,未來公司將積極推動“讀者方案”走出甘肅、走向全國,讓書香之氣充溢神州大地。

 

記者手記

《讀者》四十 讀者不惑

記者:陳國軍 徐銳 李少鵬

時光見證不凡。創刊40載,《讀者》的格調和品質得到了外界廣泛認可,一本雜志演變成一個品牌,成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但本次采訪前,記者和一些讀者一樣,心中有個疑問:誕生于辦刊資源相對匱乏的西北內陸城市,《讀者》為何能從眾多期刊中脫穎而出,這其中的“密碼”究竟是什么?實地調研期間,疑問被一層層剝開。

走進《讀者》編輯部,編輯們正在對來稿進行仔細的編輯、審校,稿件中一些有待斟酌的字詞,編輯用紅水筆圈出并附上修改建議

當好《讀者》的編輯不容易?!蹲x者》雜志社社長寧恢說,除了編校技能,一名合格的編輯還需要擁有研判技能、制作技能、主題設計技能等,并將其運用到選稿、編輯、審校、排版整個工作流程中。

四十年如一日。一篇篇精美文章呈現給大眾的背后,是《讀者》每期從3萬多篇稿件中層層篩選、優中選優、精雕細琢的執著(最終選取五六十篇),也是《讀者》在用紙、字號、裝幀、版式等方面精心設計、重視閱讀體驗的結果。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一本刊物,嘩眾取寵容易,討好迎合容易,堅守篤定卻很難。堅持價值導向,篤信“內容為王”,就是《讀者》走進讀者心靈的“密碼”。

如果說時間是發展的空間,那么時間節點就是開拓發展新空間的階梯。如今的《讀者》不僅僅是一本雜志、一個品牌,也在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新的價值理念。

作為“點·線·端+全民閱讀”的重要一環,“讀者小站”集閱讀服務、公共借閱、分享體驗、閱讀講座、知識服務、文創產品銷售為一體,通過多種服務,以期讓人們沉浸書香氤氳的慢生活中,享受閱讀的快樂。 

“遠離腥膻色,崇尚真善美。”線下穩扎穩打營造書香氛圍,線上則緊跟時代步伐擁抱創新發展。打開讀者蜂巢APP,這里不僅可以看書,還可以聽書、學課程,可以跟書友在社區內交流探討、碰撞出智慧火花。

寧恢說,碎片化的信息充斥著網絡,一定程度加重了民眾的焦慮?!蹲x者》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供線上數字閱讀和線下紙質化公益服務,以此對民眾進行“心靈按摩”,也希望人們從閱讀中感受到真善美。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是《讀者》經久不衰的另一個“密碼”。

文化是歲月的芬芳、生活的哲學,積淀著中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讀者》創刊以來的700多期雜志,記錄了中國社會生活和人民精神風貌的變遷,見證并陪伴了一代代讀者的成長;登陸資本市場邁上發展新臺階的讀者傳媒,正全面實施“讀者方案”,為書香社會建設盡一份心、獻一份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正如劉永升所說,《讀者》的追求并沒有變化,但生活方式的更迭,已賦予《讀者》新的內涵。

“采擷文海珍粟,滋育幾代心靈。”著名作家馮驥才對《讀者》的描述,可謂形象且深刻。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陳國軍 徐銳 李少鵬

視頻制作:朱翔

責任編輯:吳文蕾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64號